本報北京1月22日電(記者黃丹羽)今天,第102期“我的中國夢——奮鬥的青春最美麗”勵志教育訪談舉行。山東良莊鎮魯岳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團委委員馬廣超,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墓前村村委會主任、衛生室醫生張波來到中青在線演播廳,講述了改變他們一生的“青春決定”。
  畢業後,馬廣超曾擁有一份收入不低的穩定工作。可他總覺得,以“有車有房”為奮鬥目標,是浪費青春。於是,他瞞著家人,偷偷去青海玉樹支教,當時他的想法是,“反正也就一年,很快就過去了。”
  2008年,馬廣超一路輾轉,來到了“窗戶沒有一扇完整玻璃”的囊謙縣麥曲村麥曲小學。當時是冬天,老師把能住人的房子留給了學生,自己睡在帳篷里。“那時候,一方面學校里很缺老師,另一方面也沒有順路的車,想回都回不去。”馬廣超說。
  “渾身上下髒兮兮的”的孩子,望著馬廣超的眼神卻“純凈的不含任何雜質”,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。
  支教期間,因為氣候和環境惡劣,馬廣超有好幾次和死神擦肩而過。一次,他發起高燒,以為和往常一樣“扛扛就過去了”,誰知病情越來越嚴重,渾身上下長滿了水痘。馬廣超被當地的代課老師送去看藏醫。聽說當地很多人因為得了這種病去世,馬廣超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。
  每次回到家鄉山東泰安,馬廣超都想“再也不回青海了”,可他又“放不下”,“做夢都夢到給學生上課”。原定支教一年,他一待就是6年。後來,國家對玉樹的支持重建力度加大,學校的師資力量逐步得到了完善。馬廣超這才放心回到家鄉,也為父母盡孝。
  張波也曾擁有令人羡慕的工作。畢業後,他在衛生院上班,很多鄉親都來找他看病。當時,張波的家鄉醫生很少,老百姓也不富裕,看病是件很難的事。“當時有人告訴我,我父母看病欠鄉裡衛生室81塊錢,衛生室的人天天到他家裡去要。”這讓張波又憤怒又難過,他決心改變現狀。
  於是,張波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,回到家鄉,用院長送來的藥品開起了診所。年僅22歲的張波憑藉自己出色的業務能力和先看病後給錢的制度,慢慢贏得了鄉親的信任。“老百姓找我來看病,有錢沒錢都看,他們什麼時間有錢,什麼時間還我。”張波說,“這是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。患者和醫生就是朋友。”
  張波在家鄉從醫17年來,從沒有人故意拖欠醫葯費。有時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看父母,第一件事就是到診所把老人看病欠的錢還上。“當時很多人提醒我這樣乾不是辦法,越乾越窮,會把自己套進去,把青春也浪費了,但我就是想堅持下去,在基層工作很有意義。”
  現在,濟寧市已經全面推廣先看病後收費制度,張波的病人比從前更多,甚至連外地的患者也來找他看病。“先看病後給錢的模式的推廣,就是在實現人道主義,救死扶傷。”張波說。
  如今,留守老人看病難的問題讓張波最為發愁。“老人給我打電話,我肯定得出診。有時這個老人沒看完,那個老人又打來電話,顧不過來。”為瞭解決這個問題,張波想“建一個大家”。“我既是鄉村醫生,又是老人的管家,把大家管好,建立一個老年護理院。在微山縣把養老體系建好,讓老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。”  (原標題:改變一生的青春決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pvlsrgvkvlw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